未經證實的消息稱,韓系家電企業曾經認真研究了中國熟食柜市場的特性,最后的結論令人失望。他們的結論是,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缺乏共性,韓國企業在其他國 家的成功經驗無法復制到中國。這個結論背后的意思是,中國是一個非理性的、無序的、由價格戰主導的市場,與國際市場通常是技術、品牌、文化的競爭大相徑 庭,國際通行的競爭規則在這里失效。從志在必得到無所作為,韓系家電對中國市場態度的轉變令人深思。這實際上是在委婉地批評中國:中國企業不按國際規則出 牌,制約了我們優勢的發揮。 近年來,中國熟食柜市場的混亂狀況有加劇之勢,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于“8.15”電商大戰。以“零利潤銷售”自詡的京東商城,不僅未履行承諾,且刻意欺騙消費 者,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。這樣的企業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有可能被罰到破產,但是在中國,京東僅僅受到網民的譴責而已。
點擊下圖查看熟食柜產品詳細信息
隨意破壞熟食柜市場規則,屢屢挑戰道德底線,中國至今未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。有意思的是,中國企業從不為盈利能力低下而慚愧,反而沾沾自喜于銷量的暫時領先。它 們對新技術、新產品的開發沒有興趣,卻鐘情于價格戰及虛無縹緲的概念炒作。中國成了全球市場的另類。一個漢語比較好的韓國家電企業高管私下里這樣講:“當 你看到韓國企業適應不了中國市場的時候,也應該看到中國企業適應不了世界市場。”這句話令人警醒。 這幾年中國熟食柜企業確實進步很大,但是,這不能成為掩蓋問題的借口。實際上,與日韓企業相比,我們的差距仍然很明顯,尤其在新產品的開發及品牌運作上。以 海爾為例,營業收入2004年突破1000億元,到2011年1509億元,500億的增量用了7年時間。海爾慢下來并非主動行為,而是不得不慢,始終難 以突破技術與品牌兩大瓶頸,導致海爾持續發展后勁不足。因此,我們對日韓企業的衰退當有清醒認識,切勿簡單地認為是中國企業正在變得不可戰勝。 中國熟食柜企業必須好好想一想:為什么三星輸了中國卻贏了世界?為什么中國企業則剛好相反?中國企業不愿意在技術開發上下工夫,與心態浮躁、眼光短視有關,更與 中國至今未形成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有關,誰愿意讓別人去“山寨”自己辛辛苦苦搞出來的技術呢?因此,我們須理性、客觀看待日韓企業的抱怨,不要簡單地 把它們說成“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