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三角生態系統獨具特色,物種資源和牧草資源豐富,具有大規模發展生態種養殖業、開展動植物良種繁育、培育生態產業鏈、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優越條件。黃三角地區資源優勢明顯,擁有近800萬畝未利用地和1500萬畝淺海,到2015年,黃三角地區計劃治理荒堿地100萬畝,改造中低產田300萬畝,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50萬畝,資源得天獨厚。
最大限度的發揮這些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的拉動效應,變單兵作戰為集群奮戰,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,成為超市冷柜物流科技示范工程的首要任務。山東省黃三角建設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以“示范工程”為切入點,以信息技術和超市冷柜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,實現產學研結合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不僅是黃三角發展高效農業的積極探索,對山東省經濟發展“轉方式、調結構”也具有重要借鑒意義。此外,黃三角地區具有良好的高效生態產業基礎,是我國傳統的糧棉、果蔬、畜產品和水產品生產區,已形成壽光蔬菜、山東黑牛、沾化冬棗、希森馬鈴薯等一批競爭力較強的支柱產業、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和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知名品牌。
點擊下圖查看超市冷柜產品詳細信息

種、養殖基地和農民提供的農副產品,源源不斷的進入龍頭企業進行加工生產,企業產品通過物流到達銷售平臺進入居民家庭。在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流轉過程中,實現了三次產業的完美融合。而銷售平臺通過物流鏈條對第一產業的觸角延伸,不僅為第一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,而且拉動了第一產業效益的大幅度提升,增強了第一產業的發展后勁,激發了第一產業的發展熱情。2011年,黃三角地區糧食總產量達到768.73萬噸,畜產品229.72萬噸,水產品135.5萬噸、蔬菜996.56萬噸,分別完成規劃目標的109.7%、109.4%、67.5%和101.7%。全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85家,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90家,通過農產品“三品”認證的企業達284家,產品數量達1149個。超市冷柜物流科技示范工程,聚焦于建設“菜籃子”“米袋子”,但在整個鏈條上卻是一二三產業同時發力,分工合作絞合發展,使第一產業形成了融合二、三產業的全產業化發展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