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從全市商務糧食供銷工作會議上獲悉,今年起,蔬菜、肉類在上市民餐桌前要多出一道流程。這道流程的學名叫“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”,說得簡單些,就是給蔬菜、肉類都貼個“電子簽”,備注它們的出生地、成長經歷等信息。在進入鮮肉柜流通環節后,每經歷一次交易,“轉手”信息也被隨時記錄。 據了解,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將分步實施,今年五月底以前,合肥將初步建成覆蓋建成區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系統。明年十二月底前,合肥市將為建成區內所有大型肉類蔬菜批發市場、機械化屠宰廠、標準化菜市場、大中型超市和團體消費單位建成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。該體系包括一個管理平臺以及生豬屠宰、批發市場、菜市場、超市及團體采購五個追溯子系統。子系統將覆蓋合肥市二家大型肉類蔬菜批發市場、八家合肥鮮肉柜,合肥鮮肉展示冷藏柜機械化屠宰企業、二十家標準化菜市場、四十五家大中型超市、四十八家團體消費單位。最終,所有的信息都匯集到平臺上,可以供商務部門隨時查看。 比如說一塊豬肉,從生豬屠宰的環節起就由屠宰企業采用信息技術標識追溯對象,以電子卡為信息載體,達到屠宰批次、檢疫檢驗、經營者等溯源信息記錄電子化。相關信息將即刻被傳遞至管理平臺,并同步連通批發市場子系統,讓肉類蔬菜在入場前先留個記錄,這樣一來,菜市場也就可以給市民提供帶有追溯信息的銷售小票。肉類蔬菜在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都“有跡可循”,合肥超市冷柜廠家真正做到肉類蔬菜來源可追溯、去向可查證、責任可追究。